当前位置: 首页 >关注 > 列表
环球速看:【原】陈国军 | 富贵病与贫穷病
2023-06-07 17:30:45    个人图书馆-白河观潮

富贵病与贫穷病

天庭饱满,地颌方圆,白里透红,面若银盘,宽阔的五官看相,雍容的厚重面部,似乎具有压迫感,但让人看起来更有定力,气质更强,此乃富贵相也。这是人们个对于富贵者的初印象。而富贵人容易得的疾病民间街坊戏称为“富贵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过去,物质生活匮乏,食物获取也相对困难,老百姓吃饭是最大问题,想得个“富贵病”也难。而相对于少数贵胄阶层自然就不一样了,优渥的物质保障加之养尊处优生活方式,久而久之疾病就上身了,这些疾病多是如今现代人讲的“三高”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痛风症等一系列因摄入过多或摄入不当导致肥胖的一系列所谓的富贵疾病。

人们进入现代文明社会,普通人生活也渐渐丰富起来。能吃饱饭了,就开始讲究吃得好、吃得精,于是渐渐出现营养过剩。加之生产力不断提高,工具不断改进,活动量减少,从而产生一系列非传染性的流行病。如:便秘、肥胖、三高症、消化道癌、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卒中等。

有人把这些“富贵病”称之谓“现代文明病”,从阶段性历史上看,还算沾点边。可若要说这些病多发在富贵族群,在贫穷的社会和贫穷人群少见,就有点儿不切实际了。

以前不能温饱的时候,能吃上米、面就觉得那是幸福的生活。家中老人常给小孩子讲古今:三年自然灾害那段时间,村里许多人“胖”的走不动路,腿杆子虚肿的如象腿。用手指一按一个坑,许久不能弹起来。那也是“肥胖”,是缺乏营养的水肿。人们说这叫“贫穷病”。说来也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大多营养不良,让不少人落下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病。

邻居二爷在村里算是长寿老人,也就七十来岁。主要那个时候粮食产量低,交了“皇粮”,剩下的不够一家人一年食用。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用野菜充饥,看着地里麦子一天天长高、养花、灌浆。天天板着指头算日子,眼巴巴望着田地里的麦子,盼着早点成熟。每到麦子快熟的时候,二爷总要到地里采几把籽粒饱满但还没完全成熟的麦穗。用手搓下麦穗上的青青麦籽,煮上一碗麦仁饭,开心极了。“吃了这一碗麦仁饭,就算过了今年的"麦口期’,我又能多活一年了!”,灿烂的满脸皱纹都展开了。那个时候,老人们认为麦口期是个生死“关口”,接住了新麦面就又能够活下来了。

那些年,村西头的老文生爷在麦收的季节,端着一碗白面条,手里扣着一个大白蒸馍。一边滋滋有味的吃着,一边幽默地盯着白馒头责骂到:“老白虚(指白馒头)呀老白虚,那些年你都躲到哪里去了?天天让你的弟弟黑桃A来充数!”惹得村里人哈哈哈大笑,此段话被村里传了几代人。不过,前几年老文生爷老两口都卒于“富贵病”。

“富贵病” 真的是富贵者易患疾病?否也。

其实在许多偏远的农村与山区,以吃土豆,山芋为主食的人群,“富贵病”目前也非常多。

要揭示“富贵病”成因,这需要了解食物成分与饮食习惯了。

大米、面粉、薯类、土豆、芋头和莲菜、高粱、小米这些都属于含淀粉的碳水化合物。可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过多摄入,身体利用不完的部分,就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如果饮食单一,没有多样化,重复食用含淀粉高的食谱,久之,一样出现过肥胖等一系列“富贵病”。

多数人生活习惯恰恰以米面为主食,蛋白质与维生素等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最终导致“隐形肌饿”。看上去体态丰腴,大腹便便,其实是外强中干的病态体质。

这几十年全国各地经济都得到极大发展 ,村里最困难的人家也是吃喝不愁。那些经过自然灾害,历经过肌饿的一代人在食物渐丰的时候,大快朵颐,以解贫穷肌饿之痛。就这样,一日复一日,几年过去,“富贵病”上了身。当然一开始依旧是城市里“富贵病”人群独领风骚,患病人群居高不下,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乡村居民紧随其后,目前农村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富贵病”的重灾区。

从人性层面讲,患“富贵病”的人群一般都太娇惯自己。

骄惯自己,身体也会生病。人们在善待自己的同时稍不留意就会骄惯自己。长期的骄惯自己,天天美食相伴,活动量越来越少。这种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总原则“吃动平衡”是相悖的。最后越来越胖,形成恶性循环,体质越来越弱,免疫能力越来越差。

“富贵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主要系列疾病。

“富贵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吸烟、酗酒、睡眠不足、人际关系紧张、缺少体育锻炼、膳食结构不合理以及不良的环境和遗传因素等,都是诱发“富贵病”的原因。

“富贵病”作为一系列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正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

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调查数据:中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7.5%,即每4人中有1人血压高。据统计,在高血压人群中有41%的人竟然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2023年5月17日发布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盐、油、糖摄入量超标,存在不合理膳食现象。

盐、油、糖摄入量超标、超重、肥胖日渐突出。

调查显示:

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5克,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克数值。

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为42.1克,也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25克到30克的标准值;

居民膳食脂肪提供能量的比例达到32.9%,而《膳食指南》中推荐的上限值为30.0%。

世界卫生组织鼓励人均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控制到不超过25克,但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约为30克。3至17岁常喝饮料的儿童、青少年,仅从饮料中摄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过总能量的5%。由此带来的超重肥胖问题也日益年轻化。

不合理膳食行为,特别是高盐、高油、高糖摄入,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逐年增多。

全国每天由于“富贵病”导致死亡人数超过1.5万,占死亡总人数的70%以上,可以说,“富贵病”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病。由于“富贵病”治疗的费用占疾病负担的60%以上。巨额的医疗费用,让国家背负沉重包袱,让富裕家庭财富打折,让普通家庭雪上加霜,也让病者生命质量严重下降。

预防“富贵病”对人们的侵害,一要告别不良嗜好,杜绝烟、酒;二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低盐、低糖、低脂肪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并且要养成“八分饱,活到老”这样的饮食习惯与理念;三是减少都市紧张生活节奏,调整生活、工作方式,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四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适度跑步最佳,以提高身体素质,抵抗疾病侵袭。锻炼应该定期、定时为好,而且不能过度,要持之以恒,细水长流。“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这自古以来的道理,永远都是有用的。

真正富裕的人、文明的人,是很警惕“富贵病”的。健康和长寿的经验除了多运动、戒烟酒、想得开之外,吃饭有个“七分饱”、“八分饱”足矣。这些真正的富贵者不愁吃喝,却要主动“饿”自己。他们都有一套完整的健康生活方式。君不见,社会上很多成功人士,由于工作所限,不可能远离各种应酬,但他们会依托健康管理机构,甚至建立自己的健康管理团队来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

如此看来,当今时代,富贵者未必是“富贵病” 的多发人群。相反,不学习,没有健康意识,才是一种真“贫穷”,最终沦为“富贵病”的多发群体。而患上“富贵病”产生的巨额费用,导致生活拮据,生存质量下降,令人苦不堪言。从这方面看,所谓的“富贵病”是妥妥的“贫穷病”。

饮食之道,在于营养全面,并非多多益善。管住嘴,迈开腿,让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习惯。美食是诱人的,但身体是自己的,生命更是宝贵的。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句话,也是健康长寿者总结的一句话。那就是:裤带越长,疾病越多,寿命越短。

腰围长半寸,生命短一尺。

话虽俗,却受用。

(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陈国军笔名:路灯。中平能化集团职工,《家乡》杂志签约作家,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在多家平台展出。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东电气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邮箱: 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