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关注 > 列表
2023.5.25晚安十点:谁是整齐划一的momo? 天天热点
2023-05-27 11:29:12    凯迪网

圆脑袋、小爪爪,

脸上还带着一团腮红。


(相关资料图)

你有没有在社交平台上

见过这只粉色小恐龙?

↓↓↓

头像整齐、昵称统一,momo们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活跃于各个社交平台。有网友调侃:如今的互联网海域,随便丢块石头,都能砸中好几个momo。

网友自制“mo口普查统计”

↓↓↓

那么问题来了, momo到底是谁?

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mo”。 其实,momo们并不是什么神秘组织。

起初,momo这个名字和头像只是新用户注册账号后自动生成的默认信息。就像很早之前的“佚名”一样,momo并非某个人的特定署名,而是一群互联网散户组成的匿名群体。

不少网友对此感到费解:人人追求独特性,为何momo们反其道而行?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防搜” :互联网时代,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很多人并不希望自己的冲浪足迹轻易被现实世界的熟人发现。隐藏自己,变成无个性群体中的一员,成为了不少人加入momo大军的原因。

另外,随着“人肉”“家访”越来越多地闯入个人空间,不少网友担心自己说的哪句话、留下的哪条痕迹被放大而遭到其他用户攻击。披上“马甲”,泯然众“mo”。有了集体掩护的身份,则可以极大减轻社交压力,更好地实现网络表达欲和分享欲。

一“mo”做事亿“mo”当

在社交平台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奇观“:momo们相互点赞、评论甚至吵架。笑过之后,谁也记不住这些留言者到底是哪个momo。

有网友表示,“变成momo”之后,更敢踊跃发言了,自我表达更大胆了,即便观点不被认同也没关系, “你怎么知道我是哪个momo”?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除了有趣,momo大军的存在,也给不少人带来了麻烦。有网友留言说,自从加入了momo大军,他开始肆无忌惮地在评论区发言了,“反正有别的momo替我背锅”。

这给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取名叫‘momo’的,恐怕都是键盘侠吧”……

一个“坏momo”,可能会“殃及池mo” ,让集体承受骂名。

尽管如此,依然有越来越多的网友选择“打不过就加入”,主动将昵称、头像改成momo大军的格式。此外,还涌现出大批在恐龙形象基础上的个性化二创。 “好巧,你也是momo。”

热评:“隐身”是权利,表达有边界

“万人如海一身藏”。momo一族把自己隐于角落,沉入茫茫网海,追求“泯然众人矣”的效果,无论出于“防搜”目的,希望免于被打扰,还是安于静默,不希望被聚焦,都是网友的正当诉求,值得理解。

momo进入大众视野之后,也引发了热议,比如 有网友提醒“别用在网暴上” 。其背景是,个别人披上“momo”这个马甲后,表达过于大胆,成为在网上横冲直闯的“键盘侠”,甚至无所顾忌地网暴他人,这显然不可取。

无论“mo”还是不“mo”,都 应该有敬畏、守边界 。原因很简单,momo这个名字和头像, 既不是护身符,也不享受法外特权 。如果表达乱了分寸,触碰了底线,哪怕匿于隐秘角落也会被找到。

momo一族的兴起,对相关平台来说,是检验也是考验。具体来说,既要保障他们的正当选择,也要防止有人搅浑水;既要让空间有弹性,也要维持好秩序。

说一千道一万,momo一族可以选择“默默”无闻,也要做到心中有“戒”,莫越界、莫踩线。守护良好的网络生态,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这下子

momo界怕是又要有许多新成员了

你是哪只momo?

自己能认出自己吗?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东电气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邮箱: 2 913 236 @qq.com